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讲“角”部的六个汉字,分别是:“䚙、䚫、觼、【角+弱字一半】、䚨、【角酋】”。这六个字,在现代汉语均不常用,甚至已经消亡。我们仍然依照《说文解字》字序了解即可。
1、䚙。读音有两个:
(一)xuān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䚙,角匕也。从角,亘声。读若讙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用兽角做的饭勺。
图片
(现代的牛角勺)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'匕’下曰:'匕,所以取饭,一名柶’'柶’下曰'匕也’。按《士冠礼》有'角柶’即'䚙’也。”到现代,依然有用兽角制成的勺子。
本义之外,䚙还指牛角一俯一仰。《集韵·元韵》:“䚙,牛角一頫一仰。”《龙龛手鉴·角部》:“䚙,牛角一俯一仰也。”
(二)xī。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角上。《集韵·支韵》:“䚙,角上也。”
䚙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(䚙的小篆写法)
2、䚫。读音有两个:
(一)xí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䚫,杖端角也。从角,敖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装饰在杖头的角制品。
图片
(欧洲的牛角杖)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杖端,谓杖首也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后世或饰以玉,其端刻为鸠形。”《广韵·觉韵》:“䚫,饰杖头骨。”
本义之外,䚫还指用角装饰的马鞭头。《玉篇·角部》:“䚫,以角饰筴本末也。”《广韵·锡韵》:“䚫,以角饰杖策头。”
(二)áo。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同“”。击。《集韵·爻部》:“,击也。或从角。”按《说文·攴部》:“,䚫田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其训盖本作摮也。摮者,旁击也。一讹为䚫,再讹又衍田,莫能通矣。”
䚫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(䚫的小篆写法)
3、觼。读jué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觼,环之有舌者,从角,敻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有舌的环,用来系辔。
图片
(马肚带上的带舌环)
桂馥《说文义证》:“今马腹带,有环有舌,穿革者是也。”
《诗·秦风 ·小戎》:“龙盾之合,鋈以觼軜。”朱熹集传:“觼,环之有舌者,軜,骖内辔也。置觼于轼前以系軜,故谓之觼軜。”陈奂传疏:“觼者,所以贯骖内(纳)辔之环也。”龙纹盾牌并一起,铜环辔绳串成行。
图片
(全套的马饰)
马肚带上常常需要觼。用以调节松紧度。
觼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(觼的小篆写法)
4、【角+弱字一半】(此字已消亡,GB库内已无,只能组字说明)。读nuò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【角+弱字一半】,调弓也。从角,弱省声,”形声字。本义是调弓。
图片
(射箭运动员在调弓)
所谓的调弓,即调试射箭用的弓,调试其弦之松紧及适配度。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《手部》云:'搦,按也。’郑注《矢人》云'挠搦其干’,亦是调意;《弓人》曰:'和弓毄摩’,注:'和,犹调也。’。'将用弓,必先调之拂之摩之。’”《正字通·角部》:“【角+弱字一半】,或曰弓力调適于手,虽强亦如弱也。”
【角+弱字一半】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(【角+弱字一半】的小篆写法)
5、䚨。读fèi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䚨,隿射收缴具也。从角,發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射鸟时收回箭上系绳的器具。
隿(读yì)射是古代一种射箭方式,在箭上系以丝线或绳子,射出后丝线缠绕飞禽(或者便于收回猎物)以捕获之。缴,生丝线,本义即系在箭上的生丝绳。
䚨的本义即收回缴的角制器具。未找到样式图,暂阙。
徐锴《说文系传》:“隿,猎也。缴,生丝线以系矢而射。”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盖以角为之。”
䚨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(䚨的小篆写法)
6、【角酋】。读qiú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【角酋】,隿射收缴具。从角,酋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射鸟时收回箭上系绳的器具。
显然,【角酋】的字义同“䚨”。
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以角为之,一名䚨。”《广韵·尤韵》:“【角酋】,隿射收缴具也。”
【角酋】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(【角酋】的小篆写法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